【影响】香港M+博物馆一个文化地标的诞生

  M博物馆的潜空间,向下两层,沿地铁隧道而建。建筑师将宏大的隧道轮廓结构展露。潜空间构成场馆与填海土地的连结,并可容纳不同类型不断更替的大型装置。目前正在展出草间弥生的作品,图为装置神经的死亡,2022年。

  五座包覆在混凝土的巨型桁架支撑着M大楼,令隧道不受影响,构成工程技术上的一大成就。潜空间构成场馆与填海土地的连结,并可容纳不同类型不断更替的大型装置。

  约20年前,M博物馆所在的西九文化区还是一片海港水域,在创造城市全新文化地带的远景下,一个总面积约40万方米的填海地块诞生了,博物馆正是落址于此。在一片全新填海而成的地块上,如何让博物馆与土地发生联系?这个问题一度困惑着建筑设计团队。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所的设计彰显去装饰化的特征,但这绝非等同于对细节的忽略。博物馆接待处及售票处的柜台,以及长凳等家具均由事所定制设计,大部分选用竹材料,令人联想起香港随处可见的竹棚等临时结构。在这个空间,长凳底座的设计灵感自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

  五座包覆在混凝土的巨型桁架支撑着M大楼,令隧道不受影响,是工程技术上的一大成就。

  地铁隧道盘踞于博物馆场地的正下方,这引起了赫尔佐格的注意也正是建筑团队在该项目的关键发现。从建造的角度而言,这本是一项巨大的阻碍,但建筑团队决定让博物馆的大楼包容这隧道,在隧道旁侧开辟出展览空间,隧道的盒型的结构在建筑物的下沉展厅显现,构成博物馆与填海土地的连结。这个下沉展厅被命名为潜空间Found Space,不失为M博物馆整座建筑的基石与起点。

  M博物馆的立面覆盖着墨绿色的釉面陶瓦组件,整座幕墙在光影变换反射出不同的光。陶瓦亦是具有本地特色的环保设计,协助M大楼抵御高温潮湿与强风的侵蚀。

  M博物馆的四个主展厅位于基座台的二层,将悬挑的庭围合。居于旋转楼梯两侧的建筑部件是巨型桁架,支撑与基座台呈垂直关系的M大楼。

  参观路线从地面层开始,这里是一个心悬挑开阔通透的正方形空间。这是M博物馆的基座台,高两层,位于二层的各个展厅呈网格状排布,将悬挑的庭围合。基座台在面上横向铺开,像是一个躺在地上的扁盒子。从香港岛隔着维多利亚港眺望M博物馆,它的背景尽是垂直于地面的摩天大楼,沿着山势起伏密密麻麻的排布;对比之下,M与地面呈行关系。赫尔佐格介绍道,在香港建造一个横向铺展的空间,是十足奢侈的。

  M博物馆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四个方向均设有出入口,即便没有观展计划,访客同样可以探索建筑的各个区域。M的访客十分多元,例如有女士自发组织在场馆外运动本图可见,同时也有艺术学者在此参与研讨,这有利于社群的构建。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如是评价。

  地面为混凝土材质,为了增加材质的温度,建筑团队决在混凝土地面上进行拓印,呈现出木纹肌理。巨型的玻璃吊灯香港等同样与城市有所联系,其设计灵感自香港街市常见的塑胶灯。

  M博物馆具有开放的特质建筑的地面层在四个方向上都设有出入口,建筑师将这个贯通的大厅定义为广场,通向位于各个楼层的展览空间与天台花园。进入博物馆空间,即刻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多元与包容,这里并非一个传统定义的‘白盒子’,也不仅仅呈现所谓的‘高雅艺术’,它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视觉文化展示空间;丰富多样的装置与雕塑零落于空间各个楼层各个角落,一些在艺术场馆不太常见的‘行为’也时有在此发生。建筑师赫尔佐格观察道。

  大台阶临海而设,在此可尽览维港景色。

  在建筑的动线,大台阶连接着上方的二层展厅与下方的M流动影像心。

  博物馆的临海户外空间还设有一座向公众开放且宠物友好大台阶,它深受欢迎,人们喜欢在此吹着海风闲坐聊天,抑或是安静地阅读或放空。大台阶的功能十分灵活,运用幕帘围挡等软隔断,可以将它完全封闭,举办讲座放映等活动。

  大楼内的光庭由天窗与悬挑组成,联系各个楼层,可让访客在纵向上感受建筑。

  站在地面层俯瞰潜空间,抑或是下行至潜空间向上仰望,宏大的建筑结构在各个角度都让人惊叹不已。

  即便没有观展计划,访客也可于空间层穿行,探访建筑之美。一个挑空的光庭位于广场,向下可见潜空间的壮观结构,向上则是一组明亮的天窗。M的建筑像是一个生命体,扎稳脚跟后,它要站立起,引人抬头瞩目;我想用悬挑设计创造这种感觉。

  扶手电梯藏在水泥结构,从地面层直达天台花园。

  天台花园位于基座台顶层户外,在此可眺望维多利亚港香港岛以及离岛的景观。

  南天台花园的海景凉亭,凉亭下设有桌椅,深受访客青睐。

  在展览空间以外,M博物馆大楼还配备有办公与研究等功能性空间,全部居于扁长形纵向大楼,大楼似一块板,与横向的基座台构成倒置的T型。大楼的南面幕墙面朝维港,这块M幕墙是一块由5664组LED灯管构成的巨型屏幕,是全港精度最高的LED幕墙之一。巨幕呈现变换的视觉作品,仿佛在召唤对岸的人们。此外,博物馆亦定期委任艺术家打造影像作品,于M幕墙上呈现。

  在商业楼宇林立的环境,M博物馆像是一艘另类的‘海盗船’,带着它的文化宣言,扬帆驶入港湾。赫尔佐格幽默地比喻道。截至2023年3月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开幕,M博物馆自2021年年底开馆以,已接待300万位访客;随着旅行限制放开际艺术活动逐步复苏,这一数据无疑将得到刷新。是的,这艘驶进维港的艺术巨轮已潜移默化地书写着新的城市文化图景。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览现场。图为作品云,2019年。

  在面向维港的展厅,伫立着自当代艺术家展望的雕塑假山石第31号,2001年。

  香港,一座位于方的文化大熔炉。有人生长于斯,而后从这里出走;也有远方的客,把城市变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开放性与流动性,在M的建筑与展览均有体现。香港是方与西方的交汇之地,也是双向对话的发生之所,关于迁移移动流动流散的作品和议题,或多或少地让每位访客生鸣。

  M博物馆重视其诞生于21世纪的背景和语境,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展开研究收藏与策展。M的馆藏是一项跨学科的视觉文化收藏项目,涵盖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动态影像香港视觉文化等范畴。博物馆扎根于亚洲,并融入际视野,关注此刻此地此景。借探访M博物馆之机,我们与馆长华安雅,视觉艺术策展人姚嘉善,以及设计与建筑策展人张俊杰聊了聊M博物馆的收藏与远景,还有博物馆幕后工作的二三趣事。

  Q从建筑到馆藏,M博物馆展现出并肩际顶尖文化机构的野心。作为馆长,您认为M正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A在艺术世界,亚太地区的现代与当代艺术鲜少受到关注,放眼全球,各个博物馆都更乐于收藏亚洲地区的古代艺术,他们仍然以固化的视角观察亚洲。亚洲现当代视觉文化亟需发声,M博物馆扎根香港,在这里建立自己的语汇,它是一种从其所身处的亚洲脉络出发,同时放眼际的语汇。

  21世纪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博物馆?这是我们不断自问并意图回应的问题。除了协助亚洲现当代艺术走向际舞台,我们还致力于呈现在这个特定时代诞生的文化,所谓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视觉文化跨越学科和领域视觉艺术建筑面设计乃至电子游戏都是其的构成,这是当今人们切身经历的。作为一所属于21世纪的博物馆,M博物馆需要去拥抱并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觉表达。

  QM的场馆与展厅富有变化,策展时,您与团队如何考虑与建筑以及空间进行互动?有何印象深刻的体验?

  A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所为我们创造了梦想空间,在统一的视觉基调之下,空间充满变化,打开了策展与观看的不同可能性自然光从不同的方向流入,有自天窗的顶光,也有从幕墙撒入的侧光;在二层,于网格式的展厅空间穿行,观众还能偶遇大不一的窗洞,看到各个方位的城市与建筑景观

  在二层的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有一个景景展厅,一个由竹饰面包覆的展览空间,是建筑师为展示方的水墨作品特别设计的。在策划开幕展的过程,我们决定把水墨作品馆藏铺散在各个展厅,而非局限于这个竹厅。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打开竹展厅的使用可能,于是在此呈现了一些观念艺术作品,包括马塞尔·杜尚约翰·凯奇野洋子与白南准的创作。

  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的由竹材料包覆的特别空间。在建筑团队的构想,这里适合展示方水墨作品,而M的策展团队决定打开这个空间的使用可能性,为这里定制搭建了展陈,展示观念艺术作品。

  展厅的形态与尺度富有变化,移步异景。

  展厅的层高不断变换,预留出呈现不同作品的潜力。在这个层高尤其突出的展厅,竹饰面赋予空间温暖的包裹感。

  QM有关设计与建筑的展品非常丰富多元,其包括了NFT领域爆火的艺术家Beeple的一件装置;另外我们在展览看到M搬了倉俣史朗Shiro Kuramata设计的一间寿司吧!能展开聊聊吗?

  A新媒体艺术是我的兴趣点与研究方向,负责策划Beeple人类一号展览。艺术的范畴在今天变得更广泛了,囊括了电子动态虚拟世界等元素;Beeple首先在NFT领域走红,通过雕塑装置的制作,这件展品介入了物理世界的设计,跨媒介跨领域的协作过程非常有趣。

  我们常常被问及,为什么要收藏倉俣史朗设计的寿司吧?这与我们对收藏实践的定位非常息息相关。在传统的理解,博物馆可能会收藏一幅绘画一座雕塑一件器物但我们对收藏的理解不限于此。毕业于米兰理工的倉俣史朗是一位高的设计师,在人们熟知的经典设计单品以外,他也完成过众多室内设计项目。位于京的清友寿司吧是保存最完好的室内作品之一,当我们偶遇收藏这件作品的机会,就决意要牢牢把握。通过收藏整个空间,我们再现了倉俣史朗的面设计店铺招牌室内设计材料运用,也让工艺得到了记录与传承我们请到当时负责建造寿司吧的日本施工团队在现场进行搭建,博物馆的策展与施工团队也获得了宝贵的学经验。当观众走进这个空间,看到拱形的屋顶的曲线感受其的氛围,这跟看文献图纸是截然不同的。

  动态录像雕塑人类一号由Beeple创作,雕塑的框架由抛光金属铝与桃花心木架构成,该作品于焦点空间呈现。作品描绘第一位诞生于元宇宙的人类在装设了四面LED屏幕并一直旋转的箱子,一名身穿太空衣的旅人在不断变化的虚拟景观迈步前进。

上一篇:解读:保护养殖户合法权益,不得强行拆迁! 下一篇:【网络】美诗缇分享五个提升腰线的穿搭技巧